台灣一直在消耗掉~我們自以為長久以來所建立起來的「利基」。就是~『蝕老本』。
兩岸現在的大環境,已經不是你肯不肯被移動,而是你自己願不願意移動?
「肯不肯被移動」充其量,你只是在等待別人給機會,等待著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機會降臨!?而
有「願不願意移動」的這個想法,是你已經認識了,整個大環境因素已經不像以往,在自個兒創造機會?兩樣你會選擇哪一項哩???
◆『強化自己被移動的能量』,就是在增加你的競爭力,也是你的存活率。
這趟內地行,讓我有時間省思︰『為何中國內地一線與二線城市,各行業如此蓬勃且加速發展?』
而這個絕大關鍵因素除了,是中國大陸的政治面穩定外(台灣現狀呢!就是這個王一定不能給別人做,大家心知肚明也就不多說啦),而整體經濟建設全面起飛,造就在市場上許多行業不論是加工廠、建築業、餐飲業、服飾業、休閒業還有美容美髮等,都迫切的需要人力去參與、去服務。
因 此,許多「人流、人材」從農村流向城市,從二線城市再流向一線城市打工、學習、競爭。等學到些東西或是賺到一些錢,認為與其留在像上海、廣州或北京等這些 國際化都市,要再這麼劇烈競爭的環境下生活奮鬥、開銷又大,自個兒也沒存多少錢也沒啥人脈,不如就回到自己的家鄉掙一家店當老闆。
或者呢,從這些城市轉到二線城市,像昆山、無錫、寧波或是溫州去發展,頭銜掛著上海王磊師傅或是從北京審美、廣州八百伴來的設計師,就怎個的大家一窩蜂還是崇尚名牌、相信品牌,因為~「一個強勢品牌,就是盈利的最佳保證」。
所以呢,我看到的內地青年不管是來自哪一省,從十來歲時就已離鄉背井、出外打拼,也早就習慣了要坐上十二小時以上甚至兩三天的硬舖火車,一出門或許兩三年有機會才回家一趟。
◆當他的心態已慢慢習慣並接受︰「原來人要生活更想要好好地活下去,是要這樣地用時間煎熬、等待」時,您說在他做工時,會不會比一般台灣人咬緊牙根耐熬、耐操、耐磨,有機會學習時會不會相當努力積極?
所以,只要他們能入對行、進對公司,接受公司的栽培養成,公司要到那一個省計畫展店,大家無不爭相擁躍地爭取這個發展的機會。這裡我要你記住︰『他們從小在生活或工作的面向上,早就已經具備好被移動的能量』。不是嗎?
反觀在台灣的我們,要從台北到台中或嘉義發展,我們就要考慮好多諸如甚麼親戚一個也沒有啦!朋友啦都在北部!愛人啦就不能常常見面了!到那邊呢人生地不熟地還要找房子,什麼都要從頭開始想想呢!就這麼作罷。
■其實~「就因為我們生活在台灣。」出生在台灣到底是福不福,現在尚難蓋棺論定。
我們從小開始面對周遭環境所學習的許多思維,就因為「台灣這個說大其實很小的地域」概念,給束縛住了。你認為呢?
想想,我們只是比大陸早進入開發階段,早他們一步經歷各行業從成長到成熟的階段,論耐操、耐磨、被移動性、獨立性、積極性與再學習的精神等,台灣的年輕人有哪一項會超越內地的青年?(我說的是大部分,當然台灣也有優秀的六七年級生,但那畢竟只是少少數。許多的青年男女哪個不是草莓族,養尊處優慣了呢)
我 們其實已沒什麼好自傲的、好屌的,還在打腫臉充胖子自以為是的;還有好大一批人沒去過中國,還信誓旦旦的認為他們還粉落後,認為內地人民進化妝室蹲下還要 撐陽傘哩。由於各方都想出頭獨占一片天,因此競爭加速無所不用其極,他們也只能做跳耀式的學習,比較沒知識與文化底子。
等到中國大陸的青年們,有天恍然體悟到︰『真要做長久的事業,必須從頭學習,而且非常有必要~將基礎打好不可~』。假如我們還不覺悟的話,我想這個領悟的時間,將不會太久。而這「永遠讓我們再也趕不上的時間」,將很快來到。
我一直都這樣認為︰『在四、五年前,一流的人才還不會進大陸;但是現在呢,除非你自許是一流的人才,不然你也不太有機會進去啦!』。而且,也以這個做自我激勵更加速地學習。也許有人看到這般說詞,認為我也在搞統戰,在貶低自己在唱衰台灣,事實是這樣嗎?
『懂得檢討反省』,才是進步的原動力,也才有活下去的機會。你有神麼想法 ,可以舖上來分享嗎?
留言列表